在时光的画卷上,我们近日品读了《陋室铭》与《爱莲说》这两篇墨香浓重的佳作。
《陋室铭》中,诗人以其陋室为舞台,绘出一幅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的生动场景,又以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的清雅之句,昭示了他守节如玉、甘贫如饴的高洁志趣。《爱莲说》则是一曲以莲言志的赞歌,作者借对莲花的深情描绘,透露出自己不慕荣利、清洁自守的品格,含蓄地刺破了尘世间的名利迷雾。这两篇文字,如晨钟暮鼓,引人深思。
在这金钱喧嚣的时代,人们追逐着“三有”生活的幻影,金钱的诱惑如同蛇蝎之毒,侵蚀着人们的双眼;欲望如吸血鬼般吮吸着道德的精髓;利益则如同噬骨之蚁,蚕食着良知的堡垒。众生万象,却似缩壳之蜗牛,于安逸时缓慢爬行,遇险则躲入壳中。即便逆境加身,却鲜少有人反思先贤之志: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,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,屈原则在放逐中赋《离骚》,刘禹锡在失意中留下《陋室铭》。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历经磨砺后,铸就了传世之作?‘陋室’因德馨而不陋,而处于优越环境的我们,德行岂不更应昭显?然而,欲望的毒草疯长,现代人已遗失了古人的雅致与气节,没有了陶渊明的傲骨,周敦颐的清高,如行尸走肉,缺失了生机。
莲花,那清涟中盛开的君子,不蔓不枝,清雅脱俗。其品质,正是立世之道德标杆。谦逊、廉洁,不随世俗之流,与污泥形成鲜明对照。我们应以莲为镜,不让世俗尘埃沾染纯净之心。现实中,君子寥寥,人们虽向往世外桃源,但知易行难。即便桃花源真实存在,也恐已被人性之冷漠与社会纷争压迫得奄奄一息。
有人向往菊之隐逸,实则逃避现实;有人追逐牡丹之富贵,却沉溺于庸俗。当理想与现实冲突,人们不甘沉沦,却往往无能为力,只能沉溺于黄金梦,期盼一夜暴富。辉煌时,又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多,忘却初心,沉溺于财富的快感。生活,就在这庸俗的名利追逐中失去了方向。
英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曾言:生活是一段美丽蜿蜒的小径,路边有丽蝶采花,硕果累累,但我们常常错过这些美景,一心只想抵达幻想中更加绚烂的终点。殊不知,在这条路上,美景逐渐消失,最终抵达的不过是一片荒漠。生活非终点,而是旅程。我们因渴望更好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,错过了亲情、友情与爱情。生活的好坏,取决于内心。欲壑难填,最终身心俱疲。人生,或颓废,或精彩,只在一念之间。
我愿效仿莲花,生于泥而不染,以其品质为镜,以其正直独立为榜样,生活。
居于陋室,心若静莲,生活,本应如此。